发布时间:2024/8/23 17:15:01 文章来源:精灵蜂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对于合规管理工作,如果企业仅仅认为搭建一个体系框架、制定一套繁琐的流程、编写管理制度文件,以及建立庞大的合规风险清单和风险库,就算大功告成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其实只是合规管理工作的起点,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合规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其实际运行和落地执行。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纸面规划,而是需要深入实践,注重在日常运营中的有效执行。这个过程正如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只有当血液能够畅通无阻地流动,各个器官和组织才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氧气,从而确保人体的健康与成长。合规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它需要企业理清循环过程,梳理每个环节的关系,让各要素组织起来,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合规管理体系的运行规则和过程,以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让合规管理工作真正运作起来呢?我们在先前已经为大家用通俗易懂的长图形式介绍过《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点击查看。其中就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本期,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下,怎样才能让合规运作起来,以及运作过程中都涉及了哪些关键要点。
关键在于以下6个步骤
第一步风险梳理与识别
首先需要先对合规风险进行全面的梳理与识别,犹如整理房间,要明确哪些区域存在混乱或问题。完成梳理后,应建立一个数据库,以便一目了然地查看所有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紧接着,要对这些问题与风险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针对那些频繁发生、普遍存在或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风险,应及时发布预警,如同天气预报般,提前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应对准备。
第二步风险审查与合规性评估
风险审查工作并非任何部门都能胜任,因为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熟悉法律,还要了解政策文件。因此,规章制度与经济合同的审查任务应当交由合规部门负责。在面对重大决策时,还需首席合规官的介入,他不仅负责审查,还需要提供专业的合规建议。然而,企业在执行合规审查时,常会遇到一些反复出现且长时间未解的问题。为此,建立合规审查的后评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后评估的目的是回顾审查过程与结果,识别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探索改进措施,从而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管理合规风险。
第三步风险应对与预案制定
风险应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合规风险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事件,但对于潜在的风险,必须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风险应对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一般合规风险,相关责任部门需要提出应对预案;另一种是针对重大合规风险事件,即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如违规行为导致的重大法律纠纷、行政处罚、刑事案件或被国际组织制裁等,这些事件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资产损失或严重不良影响。对于这类事件,需要由首席合规官牵头,合规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并协同相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应对。
第四步协同机制与法治建设
合规管理工作是走在依法治企道路上的核心环节,其本质过程就是将外部的法律法规与监管要求内化为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并进一步将这些规章制度细化为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从而实现法治建设与合规管理的无缝衔接。为了在这条道路上稳健前行,合规管理不能孤立进行,必须与法务管理、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等紧密协同,实现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样的融合协同不仅能有效避免工作交叉重复,提高管理效率,还能汇聚更大的力量,推动企业在依法治企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第五步内部监督与举报机制
为了更深入地发掘并解决企业内部的合规问题,鼓励全体员工积极举报违规行为。一旦举报经查证属实,将对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严格保护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及举报内容,确保不会泄露。对于因违规行为给企业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人员,应将其移送至责任追究部门进行处理;若涉嫌违纪违法,则将移送至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调查与处理。
第六步评价体系与追责机制
评价是确保合规管理体系切实有效、不流于形式的关键。因此,必须对这个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来倒逼其发挥作用。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合规管理部门、董事会,也可以是第三方机构。追责显然也是确保合规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责任范围、细化问责标准,能够针对问题和线索及时开展调查,并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违规人员的责任。
要让合规在企业中真正落地运作,就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关键在于将这6个关键步骤付诸实践,执行到位,同时使它们能够深入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通过这样的努力,企业不仅能够构建起一个坚实而全面的合规管理体系,为自身赢得长期的竞争优势,还能够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在广袤的市场中抓住更多发展机遇。
*本文章为【精灵蜂】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原作者。